C同学
申请背景:国内双非院校
基本成绩:GPA:3.40+/5.0 日语N1 TOEIC:800+
录取大学:筑波大学
录取专业:计算机专业
首先很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筑波大学研究生的内诺,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次申请的全过程,希望能给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些启发和参照。
就我个人而言,做一件事,做一个决定,先明确自己最终的目的是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事,所以在此先聊一聊我选择日本留学的理由。我选择去日本留学是因为我有以后在日本工作的打算。为什么想去日本工作呢?其实这个选择究竟是好是坏我根本不知道,大概只有当我已经实际在日本工作之后才能明白这个答案,当然那个时候早就已经晚了。
如一个法国哲学家曾说的,人生大多都是无法选择的事,比如会和谁相遇,环境是什么样,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骰子朝某个方向抛出去,最后具体怎样并非我所能预料,我所能选择的只是抛出的方向。我选择的方向便是日本,因为感觉和自己比较合适吧,性格、兴趣以及生活方式等等上感觉相性比较高,说白了仅仅只是一种感觉,仅此而已,不过对我来说已经够了。如果想要去日本生活,留学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拿到日本本土的学历不仅有更多的认可度,也能先看看日本的生活究竟如何,如果不合适的话还能及时地选择退路。
从科研的角度上来说,首选肯定是美国,而且我也并不觉得中国的计算机专业会弱于日本。所以选择日本的原因只是上面说的那样。当然其中一部分也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力的提高和自己的关系更大一点,国家层面的科研水平强弱对我这个没有读博打算,也没有那么热爱科研的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我的本科是一个双非普通一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虽然好像当时高考的收分并不比某些211低。英语因为没什么兴趣,分数不是很好,托福80+,托业相对简单一点,800+。日语有些莫名其妙,N2裸考130+,N1第一次裸考90+没过,第二次考前刷了刷题,听力貌似超常发挥,110+分过了。GPA是3.45+左右,差一点3.5的水平,不过算平均分以及专业均分的话倒是能过80+,希望报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的分普遍要好一点。
硬件上的背景大概是这样。除此之外从大二下的时候开始和老师联系找了些事干,跟着老师的研究室和一些学长学姐一起做了几个项目。原因主要是因为感觉本科专业知识有点简单,计算机本科的知识就是涉及面比较广,但是都只是普及基础的程度,没怎么深入,毕竟确实方向太多了,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形学,算法,语音,操作系统等等。联系老师做项目首先能熟悉研究室的氛围,帮助我先决定要不要读研,继续进研究室搞科研,其次能巩固基础,熟悉科研流程,加强专业知识。这是我决定去联系老师找项目做的理由。
我没有参加过实习,一是因为和学校里的老师一起做了些项目,感觉就算出去实习,收获也不过如此,而且找人还麻烦,上下级关系也比师徒关系更复杂一些。二是因为选择实习,去得到一个能有所收获的职位很难,如果真的能得到这样一个职位,大概花费的时间也会远远超出预期。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不否认如上面所说,我的本科出生大学并不是什么明星大学,唯一的头衔只有教育部直属。综上所述,我感觉实习对我来说,并不是相对更加有效率的选择。
先想清楚未来的计划,决定日本留学之后,我就找行内人了解了。这个时候是大二下,为什么是大二下呢?是因为大一在忙学生会干事以及羽毛球社团干事的工作,而且大一的课程印象中是大学四年里最紧的一年,适应大学生活也花了一些时间。大二继续当了学生会干部,不过事情相对少了一些,课程相对来说也宽松了一点点。学生会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学期,而且当时也经常接触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所以上学期结束之后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出路并进行准备。
决定留学之后,就开始抉择要不要找中介。决定找中介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其次是因为中介在申请上有更多的经验,有更多的信息,还有就是我对我日语的口语和作文没有自信。大四的现在回想一下的话,计算机专业的竞争确实比较激烈,找个中介的选择在我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决定找中介后我就在地图上搜索离学校比较近的中介,然后去和负责的老师见面聊一聊。当时并没有只找天道,还去找了几家中介,综合比较下来之后最后选择了天道。比较的什么呢?知道了我要留学的同学很多都问我哪家中介比较好,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中介的名字而是负责的老师如何,所以和老师见面对我来说是件比较重要的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对留学的流程是否熟悉,安排的日程是否周全合理都能体现这个老师的熟练度,或者说经验值和等级。虽然当时只是大二下,但是大二下签和大三下签的价格是一样的,先签不仅能先对时间进行规划,而且还能下一个决心,某种程度上放弃其他的念想,专心下来,所以没怎么犹豫,选择在大二下的时候就签了天道,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签完之后就是按计划走,准备语言成绩,然后继续上专业的课。签了之后其实并没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大二下到大三下和中介的联系相对来说并不频繁,甚至可以说很少。反正早晚要签不如早签,而且确实先有了计划心里也有了一个底,之后也没有犹豫过要不要去考研。
大三下的时候联系变得频繁起来,大家好像也都会选择大三下作为签中介的时点。不过我也没有特别特别努力去做什么,可能是天性使然吧,还是按着自己的步调,准备语言和专业课的考试。我并没有特别憧憬什么名校,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愿意收我的不错的大学,然后能好点就尽量好点吧。我好像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执念。
专业成绩和语言成绩落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研究计划书的写作以及套磁了。研究计划书是个很重要的部分,虽然写的时候会觉得很麻烦,其他国家都没要求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想清楚研究生阶段要进行什么研究确实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计划书的写作经历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其实也就是落笔之前的那段时间,去各个研究室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然后反复思考,有过很多迷茫,因为毕竟自己还不是研究生,并没有实际经历过,相当于又来到了一个抛骰子的时刻。
想好决定好之后研究计划书就按部就班顺着之前的思考地写出来了,之后的套磁阶段对我来说就是个看天由命的过程,确实很感谢中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辛苦努力,在众多大学的各种研究室里去找合适的研究室,和每个教授进行沟通,和我一起探讨这些研究室的情况。我的话可能发了大概十几封套磁信,最后也只幸运地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这段时间里中介老师一直没有降低对学校的要求,没有去找更好进的学校套磁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不过我其实挺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最后抓住这个面试机会得到了筑波大学的内诺。
个人回想起来,并没有什么觉得是我“幸好”做了的事,感觉一切都是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按自己思考的尽可能好的行动以及老师的建议进行准备,最后运气比较好而已。当然最后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我也很感谢我天道老师,确实在这段时间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给了我很大的信任。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同学如果能从我的经历和我的思考中有些收获,那么这篇文章便就完成了它最初的目的和使命。
本文为天道成功案例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有数据,有故事,懂考试,更热爱梦想。
扫一扫,关注天道教育微信号,留学资讯一手掌握!